親子寫真・孕婦寫真|桃園大溪威斯汀飯店的午後光影與家人的陪伴
自然寫真的起點:我們選擇的場地

這次拍攝的地點是桃園大溪威斯汀飯店。
這裡空間開放,午後陽光灑落時,草地、建築、水池之間彼此呼應著,形成非常適合自然風格拍攝的氛圍。
我很常說,選對場地,是親子攝影順利與否的第一步。
當空間本身就能讓人放鬆、安靜地互動,那麼接下來的每一張照片,其實都只是記錄真實的延伸。
跨出那一步:守在孩子身邊

這張照片,是整場拍攝中我最有感覺的畫面之一。
那是一條淺淺的人工小河,孩子試著從媽媽那側走向爸爸那邊。
她還走得不太穩,但兩邊的父母都伸出了手,並沒有急著抱過去,而是讓她自己跨出那一步,
卻始終在最接近的距離守護著。
對我來說,這比任何安排過的互動都來得動人。
因為孩子的「走」,不是為了拍照,是出於信任。
而這種信任不需要任何口語表達,它會自然地流動在眼神與動作之中,這才是真正親子攝影最想捕捉的東西。
安靜的午後,也可以玩得很熱鬧

拍攝中我總是盡量不去打斷真實的互動,而這張照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那時候他們剛坐下沒多久,爸爸自然地開始逗孩子玩。
不是特別浮誇的逗弄,就是很簡單的「來抓你囉」動作,但孩子笑得前仰後合。
我喜歡這種畫面——
坐著、不動太多,但表情、眼神、動作都在說話。
光線從後方微微透進來,讓這張照片多了一點溫度感,也讓輪廓變得柔和。
我沒有要拍得很光鮮,只是想留下他們當下真實的相處樣子。
三個人的溫度,一起寫下

我總是說,拍攝親子寫真不只是為了記錄孩子的成長,而是記錄一個家庭曾經怎麼彼此看待。
這張照片對我來說,就是完美的答案。
孩子被爸爸抱在懷裡,笑得像是在飛。
媽媽站在一旁,手輕輕摟著爸爸,笑得像在看一齣自己最喜歡的劇。
這些細節不是安排出來的,而是你真的愛這個家,才會出現的自然動作。
當我們把相機放遠、讓你們自己相處時,就會有這樣的畫面——
沒有對鏡頭的笑,沒有刻意的動作,只有你們最熟悉的彼此。
生活的魔法,不需要太複雜

這張照片,是我拍攝當下最安靜但最感動的一幕。
媽媽在一旁低頭調整泡泡水,沒有看鏡頭,也沒有刻意笑,小朋友則全神貫注地對著吹口一口氣一口氣地練習。
他想要吹出更多、飛得更高,而那些泡泡就在午後的光裡閃閃發亮。
我常說,孩子的世界不需要複雜道具或昂貴場景,
只要有陪伴,
有願意為他準備一點點樂趣的大人,就已經是完整的童年。
這張照片裡,媽媽不是主角,但卻是支撐整個畫面的人。
她的溫柔藏在畫面邊緣,卻讓整個畫面有了重量。
有時候,旁觀就是最深的參與

我特別喜歡這個角度的切換。
從爸爸的視角去看這一對母子,會發現很多動作是熟悉而細膩的。
媽媽的身體傾向孩子、孩子的眼睛注視著泡泡、兩人都很專注,卻都很放鬆。
而爸爸呢?
他沒有打擾,他只是站在那裡,看著,笑著。
很多時候,愛不需要說出口,也不一定要加入,只要這樣靜靜站著,看著自己愛的人笑,就已經是參與。
這張照片,是那種你以為沒什麼,卻會讓人一看再看的畫面。
追逐,是孩子表達喜歡的方式

在拍攝親子互動的過程中,我常常觀察孩子是怎麼「用行動去說愛」的。
有些孩子會擁抱,有些孩子會撒嬌,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用跑、用追、用笑聲來表達喜歡。
這張照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媽媽吹出泡泡,小朋友馬上追上去——
沒有猶豫,也不需要言語。
他只是用全身的動作告訴你:「我好喜歡這一刻。」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記下這些不會重來的瞬間。
每個人,都在為這個家貢獻著自己的節奏

聖誕節對一個家庭而言,不只是節日,更是一種「一起期待」的感覺。
這張照片捕捉到的正是這種共同編織的氛圍:媽媽在忙,孩子在看,爸爸在想。
每個角色的狀態不盡相同,卻構成了家的完整。
攝影對我來說,
就是捕捉這樣不需要指引、不需說明,卻能讓人看著就想留下來的瞬間。
小小的參與,是大大的成就感

孩子的成長,常常不是從「做得多」開始,而是從「我終於能幫上忙」的那一刻開始。
那份專注、期待和完成時的喜悅,是這張照片最打動我的地方。
而媽媽那輕柔而自然的協助,也讓這份成長多了一點溫度、多了一份確認。
每一顆裝飾品的掛上,都是他們一起寫下的回憶。
午後陽光下的靜默陪伴

這一張,是我在整場拍攝中印象最深的畫面之一。
爸爸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媽媽與孩子互動,沒有介入,卻以一種溫和的姿態陪伴著。
媽媽與孩子坐在草地上,陽光透過樹葉灑落下來,兩人正開心地把小聖誕樹擺飾布置好。
那畫面有種說不出的自然與從容,不需要過多引導,也沒有刻意安排的肢體,純粹就是一家人共享的午後時光。
節慶的氣氛不是因為道具或佈置而來,而是從彼此真誠的關係中延伸出來的溫暖。
對我來說,這張照片說的是「陪伴」,也是一種深層的連結——
孩子在成長、媽媽在引導,而爸爸在後方守護,一切都那麼剛好。
藏在禮盒裡的童趣視角

拍攝這張照片的當下,小朋友突然玩心大起,把聖誕禮物用來的透明塑膠盒當作玩具,自己躲進去玩了起來。我靈機一動,從塑膠盒的另一側觀察他,透過那一層模糊與扭曲,看見他充滿好奇又帶點調皮的眼神,當下立刻按下快門。
媽媽原本還想阻止我拍這畫面,覺得這樣不夠「好看」;
但我向她說明,這正是自然的樣子,也是我一直希望幫他們留下的記錄。
孩子的天真活潑,往往藏在這些沒有安排、沒有預警的瞬間,
而正是這些真實、不加修飾的畫面,
才構成了童年最純粹的模樣。
閃耀在光影中的一家三口

這一幕是聖誕裝飾完成的瞬間,小朋友站在禮物前,興奮地注視著自己的「成果」;
媽媽則在一旁吹著泡泡,就像是在為這個特別的時刻慶祝。
泡泡在逆光中閃閃發亮,如星光灑落,而爸爸則靜靜站在小朋友後方,像是默默守護著這一切。
這張照片我特別喜歡,是因為它把每個家庭成員的角色都呈現得很自然:
孩子的喜悅、媽媽的陪伴與讚美、爸爸的守護與沉穩。
光線灑落,泡泡飄浮,整體畫面彷彿時間暫停,讓這一瞬間的幸福得以永恆。
親吻,是最直接的愛

在爸爸的懷裡,小朋友安穩又自在。
媽媽一個小小的請求:「親媽媽一下好不好?」
小朋友毫不遲疑地準備撲向媽媽,主動伸出手、傾身前去,
這一幕實在太有愛。
爸爸一語不發地穩穩抱著孩子,像是一個最堅實的支撐點,讓這個瞬間得以發生。
這張照片的畫面簡單,卻蘊含深厚情感:
愛,是不需要言語的,
當彼此都願意付出一點點,就能在日常中看見最美的回應。
黃昏時分,一起走過的風景

這張照片,是我特別帶著他們走到飯店後方的落羽松林中拍攝的。
那時剛好是黃昏時分,陽光穿透林間,形成如夢似幻的逆光氛圍。
一家三口牽著手,在林間小道上慢慢散步,
那一刻很靜,也很暖。
我常說,「拍照不是擺拍,而是陪著你們一起走過這段時光,然後在剛剛好的時候按下快門。」
這張照片,就是這樣的片刻紀錄。
沒有安排對話,沒有特別動作,只是他們三人自然地走著、說笑著,
而畫面就成了。
他在前面跑,我們在後面看著

那天黃昏的陽光很柔,林間的步道鋪著金黃的光。
孩子興奮地在前方小跑步,而爸爸和媽媽則一前一後地陪伴著。
這是一種很自然、很真實的陪伴方式,不需要牽著手,也不用刻意對話,光是一起走路就足夠了。
我記得當下媽媽說「看他跑得這麼開心,我就放心了。」
這句話很簡單,卻說出所有家長在看著孩子成長時的心情——
願他快樂,也願我們有機會好好記得這樣的背影。
媽媽的提議,爸爸的回應

這一幕,是媽媽笑著提議:「要不要扛他一下?」
爸爸沒多說話,直接把孩子舉了起來。
孩子則笑得像飛起來一樣,雙手自然地撐住爸爸的頭,準備就位。
沒有什麼比這樣的默契更打動人了。
這不是事先安排的,是日常互動的延伸,而我喜歡的攝影,也正是捕捉這樣不經意的回應與連結。
真實、互動、溫度,全部都在這張照片裡。
指向光影的秘密

在落羽松樹林中,那一刻的黃昏特別迷人,金黃色的光瀰漫在每一片葉子上。
媽媽突然發現了什麼美景,興奮地朝上指著,而爸爸也凑過來,一同分享這份驚奇。
他們希望小朋友能一同看到,這無心的一指,彷彿在邀請全家人去探索那隱藏在光影後的秘密。
這張照片,
不只是停留在美麗的景致上,而是把家庭共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溫暖記憶,完整地定格下來。
每一絲光線都讓畫面多了幾分神秘,也讓這一刻變得特別且難忘。
逆光下的奔跑,是最真實的自由

拍攝的最後,小朋友已經玩到完全停不下來。
落羽松林的黃昏,把整片空間染成金黃,小朋友在其中奔跑、嬉鬧,一副不想離開的樣子。
直到媽媽遠遠地喊著「我們要回家囉!」
他才猛然回過頭,飛奔回到媽媽身邊。
那奔跑的瞬間,是整場拍攝中最輕盈、最純粹的一刻。
逆光勾勒出他的輪廓,就像把「自由」這個抽象的情感,化成了一個真實可見的動作。
這樣的畫面,不需要刻意安排,它自然地發生、自然地被記錄下來,
也最能代表孩子成長過程中,那些真實又短暫的片段。
朝著光走,是一家人默契的方向

那天的光線特別柔和,我沒有請他們回頭、也沒有要求站在哪個點、走在哪條線。
他們只是自然地牽著手、走在一起,剛好走進那道從林間灑下的光裡。
媽媽牽著孩子,爸爸在一旁陪伴,三個人的腳步竟然意外地一致,
像是在這個午後,走成了一家人專屬的步伐。
有些畫面,不需要言語或刻意的引導,它會自己長出節奏、自己找到和諧的光線。
而我所做的,只是靜靜地按下快門,記錄這份無需對話的默契與溫柔。
這一張,不只是收尾的一幕,更像是一個延續:
關於愛、陪伴與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