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攝影與圖片輸出設定的範例畫面,顯示 300DPI 解析度參數

DPI是什麼?攝影師眼中的DPI,在網頁與印刷之間有什麼差別?

快速導覽(點擊展開/收合)

DPI(Dots Per Inch,每英吋點數)是攝影、印刷與數位影像領域中常見的一個術語。

它乍聽起來很專業,但實際上常常被誤用,特別是在數位照片輸出與網站使用時。

這篇文章我希望釐清一件事:

DPI 到底代表什麼?它在哪些情境中真的重要?

哪些時候你其實可以完全不理它?

作為一名攝影師,我長期處理各式照片輸出需求,從印刷畫冊到網頁展示,每一種應用對影像的要求都不一樣。

而 DPI 正好就是個在這兩者之間反覆被誤解的概念。

以下我會就「印刷」與「網站」這兩大應用場景,說明 DPI 的實質影響。


📌 DPI 是什麼?

DPI 的全名是 Dots Per Inch,字面意思是「每英吋多少個點」。

這個單位在影像處理上通常是:

  • 印刷輸出時的解析度單位:影像被轉換為實體印刷品時,印刷機會依據設定的 DPI 把圖像轉成一格格的小墨點。300 DPI 表示每英吋會有 300 個點,這也就是一般印刷業常說的高解析標準。
  • 影像檔案的 metadata(附帶資訊):有些影像檔會被指定為 72、96、240、300 DPI,其實只是內部一個參考數值,除非進入印刷流程,不會對實際畫面有任何影響。

🖨 印刷中的 DPI:是真正有意義的設定

在印刷場景中,DPI 是絕對重要的。

當你準備輸出一本畫冊、攝影展輸出、或者任何平面印刷時,印刷廠通常會要求你的檔案是 300 DPI。

這樣的解析度才能保證印刷出來的畫面細膩、不模糊、不像低清圖那樣鋸齒明顯。

  • 如果你輸出的是一張 300 DPI、尺寸為 3000 x 2400 px 的圖片,那實際印刷尺寸會是:
    • 10 英吋 x 8 英吋(約為 25.4 cm x 20.3 cm)
  • 若你交給印刷廠的圖片解析度不足(如 72 DPI),即使像素數夠多,對方也會認為畫質不夠,甚至拒收。

👉 總結:印刷中的 DPI = 實際輸出尺寸與畫質的依據。


🌐 網站中的 DPI:可以完全忽略的數字

在網站設計、圖片上傳、社群媒體管理等數位用途中,DPI 幾乎沒有任何實質作用。

  • 網頁瀏覽器不讀取圖片的 DPI 設定,它只看像素大小(px)
  • 不論你上傳的是 72、96 或 300 DPI,只要都是 1600px 寬的圖片,顯示出來就是一樣大
  • 改變 DPI 不會影響螢幕上的顯示效果,也不會影響畫質

所以你只需要關注:

  • 長邊設定為多少像素(如 1600px)
  • 壓縮品質是否合理(如 JPEG 設定在 70–85)
  • 色彩空間是否是 sRGB(避免色偏)

👉 總結:網站圖片 = 像素尺寸 + 壓縮品質,與 DPI 無關


🎯 攝影師常犯的錯誤:以印刷邏輯處理網頁圖片

我曾經犯過一個錯,就是把印刷用的原圖直接上傳到網站:解析度超高、DPI 是 300、尺寸是 6000px,結果整張圖在網頁上要等五秒才開始載入一半,完全毀了使用者體驗。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寫這篇文章。

攝影師們常常過度關注畫質,但其實「適當壓縮、適當尺寸、用對場景」才是網站與印刷之間最重要的區分點。


🧠 實用對照:不同用途該怎麼處理圖片?

📌 網站圖片

  • 是否需要設 DPI:不需要
  • 推薦解析度設定:1600px 長邊
  • 注意事項:使用 sRGB 色彩空間,壓縮控制在 0.5–1MB 之間

📌 IG 貼文

  • 是否需要設 DPI:不需要
  • 推薦解析度設定:1080px 最長邊
  • 注意事項:避免過大,Instagram 會自動再壓縮

📌 印刷畫冊

  • 是否需要設 DPI:需要,設為 300 DPI
  • 推薦解析度設定:依輸出尺寸計算(如 3000px 對應 10 英吋)
  • 注意事項:需事先與印刷廠確認成品尺寸與需求

📌 輸出大圖(展覽)

  • 是否需要設 DPI:需要
  • 推薦解析度設定:300 DPI + 高像素(如 6000px 以上)
  • 注意事項:交由印刷廠檢查並做色彩校對更安全

✅ 結語:知道什麼時候該在意,才是專業

DPI 是一個必要的概念,但不是所有情境都該拿來講究它。

你需要知道的是:它什麼時候會真正影響結果,什麼時候只是多餘的數字。

在網頁與螢幕世界,讓它去吧。

在印刷與實體輸出,記得跟你的設計師或印刷廠好好確認尺寸與 DPI。

這樣,你的作品不只看起來漂亮,

也會真正地「載得快、印得清、出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