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宴客桌上喝酒的文化
最近因為媒體人黃暐瀚先生的母親因為酒駕的人開車撞上致命,使得酒駕這件事情又特別被媒體拿來大作文章一番。我並不反對拿來大作文章,我也贊成酒駕這件事情要特別持續的關注下去,當然,我也不會也不想特別在這裡研究討論相關議題(就不是相關評論的部落格好嗎),只是稍微來提一下,在台灣舉辦婚禮常見的文化。
從進場開始,就離不開酒跟酒杯。是一種象徵的意義也好,是客人就想喝也好,其實都是代表一種文化。
喝酒文化不是就代表不好,適量適可而止都是相對正確的觀念跟做法,已經存在的文化,只能用教育鼓勵的方式或法律處罰的方式去規範或者阻止它的惡化。
婚禮過程中,有時候就會看到親友想要捉弄新郎,特別調製風味獨特的酒精飲料。
有時候,新娘可以也會跳出來當擋酒部隊(可能自己也愛喝?)
小朋友嘛。。。可能就被教導要學會喝酒禮儀?當然也是有一副關我X事的畫面出現。
我常對新人說,在台灣,很多時候舉辦宴客是為了父母親(的面子),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像父母親那一輩的想法,舉辦婚禮給人看或者一定要找很多的親戚好友來參加吃個飯(我拍過接近一百桌的宴客),都是想簡單隆重就好,除了避免鋪張也怕麻煩勞累。
所以,我除了跟新人溝通希望他們自己能給來祝福他們的好友多一點聊天的時間以外,我也都會建議跟他們自己父母親說請他們自己找自己的親友敬酒聊天。在一起敬酒的時候,時不時就會發現不是新人純點頭致意就是父母親說說場面話而已,我想,換個方式就可以各自開心的喝酒聊天不用盡做些『禮貌性』的舉止。
酒精可以讓人放鬆,讓吃飯場合熱鬧,這是台灣人喜歡也習慣的文化方式,主人也希望讓賓客都開心地來參與婚禮,所以,在每一場婚禮上,都會聽到酒水要怎麼準備安排的事情。
也許,在新人跟父母親交付儀式可能會有點傷感的感覺,可是,吃飯就是要開心,是我們台灣人喜宴的共識了。
就是要開心,哪次不開心的,對吧。
更多:其他婚禮照片
接著,說說自己的小故事。
十年前,自己剛當業務,以前對於喝酒這件事,可能只有在當兵的時候,印象中有過一兩次,好像還是喝高粱跟竹葉青,喝過的念頭只有一個:真地難喝。
剛到桃園的時候,其中一份工作就是當(房仲)業務,那時候,三不五時就會公司聚餐,每個月好像還會有每家分店聚在一起聚餐。在某一次的聚餐上,我不知道哪根筋不對,突然想喝多一點點酒,平常就都只是喝飲料就好,可能那天室內空氣不太好,腦袋不太清楚,拿起一瓶玻璃瓶台啤喝掉,然後。。。就醉了。
恩,酒量就是這麼差,喝完還沒發作,大概是去完廁所回到座位之後,開始發酒瘋,我發酒瘋也不是像媒體雜誌報導的會砸東西亂罵人這類,就是說話比較大聲這樣,台上有人在唱歌,我就大聲吆喝,邊鼓掌邊敲桌然後喊很大聲:讚拉~,你知道的,喝酒喝過頭的那種醜態,就發生在我身上。
那時候,我也才明白,其實當下發生什麼事情,自己都清楚,只是無法理性地制止自己的行為,眼睛看到,腦袋有感知到,行為卻無法控制,原來喝酒亂搞事都是在知情的情形下做的。就這樣發酒瘋到回到公司宿舍,還記得自己是用爬的爬上二樓(真的是手腳並用的爬上去),隔天當然就是被同事跟主管取笑一番,畢竟,我喝醉酒這樣子是第一次出現在他們眼前,平常在他們眼裡,我也跟昨天的樣子完全不會連結一起。
從那天起,我就對自己發誓,只要在自己家以外的地方絕對不喝酒,就算是職場上常見的勸酒文化,我遇到就是用飲料代替酒,如果硬要我喝酒,我就翻臉,這是對我自己的承諾。我自己是挺感謝當初同事跟主管的嘲笑,在還沒出事前讓我自己學會自制,到今天為止,喝酒這件事只有在家裡跟自己老婆才會做,而且,也是適量就好,喝完頭暈就自己走到床上睡一覺,方便、安全、舒適。
喝酒可以喝,自己知道自己底線在哪,安全回家,都成年人了,在還沒喝醉變小孩子之前,先做好準備不是應該的嗎?